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在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時,其帶來的亂停放等問題也飽受詬病。為規范市民文明出行,保障城市路面整潔,解決亂停亂放問題,近日,臨沂哈啰單車推出虛擬停車點,嘗試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共享單車無序停放的問題,那么,虛擬停車點和普通停車點有何不同?又怎樣在技術上規范用戶停車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主城區設置1萬余個虛擬停車點
若未停進規定區域則須繳納調度費
近日,不少市民打開“哈啰出行”App或者支付寶掃碼用車時,會發現屏幕上的運營地圖多了很多淺藍色的“P”字標識。記者從哈啰出行處了解到,“P”字標識是哈啰出行綜合主管部門管理要求、用戶停車習慣以及道路承載狀況劃定的虛擬停車點。有了這些停車點后,企業將通過技術手段定位停車點,引導用戶就近規范停放,從而改變共享單車亂停放的問題。
6月29日,記者來到河東區吾悅廣場東北角一處區域,看到幾輛哈啰單車、助力車整齊停放在一起。手機App上顯示,此區域為哈啰單車的虛擬停車點。記者嘗試將其中一輛哈啰單車掃碼解鎖,車上的語音提醒記者還車時,要將車停放到指定區域內。隨后,記者將車挪出停車區域外,落鎖后,發現車鎖卻自動彈開了,這時手機App顯示“當前位置在規范停車點外”,如果繼續還車,將要繳納額外的調度費用。
“這是目前已經在臨沂上線運行的哈啰曼哈頓技術,用戶須將共享單車停放在規定停車區域內才能在第一次還車時成功落鎖。目前還只是以鼓勵引導為主,并沒有對車輛進行強制要求,所以在非規定停車區域還車時,在落鎖失敗后,App會彈出頁面提醒用戶,用戶可以選擇‘去可停車點停車’,也可以選擇‘繼續還車’,只是在非規定停車區域內還車后,我們后臺會自動發送信息提醒用戶須將車輛停放在規定區域內,還會根據規定收取額外的調度費用。”哈啰出行單車城市主管李鶴童告訴記者,收取調度費用不是目的,他們希望通過對用戶停車行為的約束,將定點還車技術優勢發揮到最大化,規范用戶停車,更好地為臨沂城市道路管理助力。
李鶴童介紹,目前,哈啰出行已在我市主城區設置1萬余個停車點。“指定停車點的位置是綜合考慮政府管理要求和用戶用車習慣劃定的,有的停車點和之前劃定的停車點重合,其實大多數指定停車點都是虛擬的,是通過電子圍欄技術圈出了一個個虛擬的停車框,用戶還車時可以通過手機App看到附近停車點的位置和區域。”李鶴童說,停車點大都定在熱門街道及商場、景點等位置,非常方便市民停放。
依托北斗技術對單車實時定位
科技助力城市道路秩序規范
據悉,早在共享單車開始投放時,哈啰出行便在解決單車占道、亂停放等問題上下了大力氣。隨著6月23日,北斗三號全球系統最后一顆衛星成功發射,哈啰出行宣布旗下共享單車全面接入北斗定位,這是北斗定位服務首次大規模應用于共享出行領域,將助力共享單車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生態。
“哈啰出行電子圍欄技術是依托北斗技術對每輛單車進行實時定位,無論在城市高樓林立的核心區域或是較空曠的地帶,都能更精準地對車輛進行管理,實現規范停車,具有成本低、免維護的優點。”李鶴童介紹,電子圍欄會劃分出整個城市共享單車可運營的范圍和區域,將城市綠地、封閉小區、機動車道等不適宜停車的路段設立為禁停區,在停車需求旺但場地不足的區域設立分散、間隔的推薦停車點。
電子圍欄會引導用戶到指定停車區域停車,疏散車輛聚集度,避免用戶扎堆停車;若用戶將車停到禁停區,哈啰單車將會以語音電話、App彈窗、短信等方式勸導用戶;對拒不規范停車的用戶,會扣除其信用積分或給予懲罰性扣費。定位技術設置虛擬電子圍欄,通過神經網絡自適應等智能算法,可實現用戶停車行為的智能判斷,對不規范停車行為給予智能提醒與教育,形成引導與約束的雙重保障。
臨報融媒記者褚菲菲
來源:瑯琊新聞網 原創 編輯:李亭